因為競爭者太多,一些考生還未開考就先開溜,聽起來似乎不是好事。但也未必,比如,昨日城中媒體報道說,近日的廣州市公務員錄用考試,因為聽說趕考人數和錄取人數比例是106:1,有不少人臨陣脫逃,乾脆不去考。個人認為,這個“臨陣脫逃”逃得瀟灑明智。
  當然,在報名的人中,本來就不乏一些“有隊就排”、“有試就考”的從眾者,他們其實沒有下定決心,觀望之餘發現形勢惡劣,便輕鬆轉身離去,這不奇怪——何必去湊那個熱鬧呢!
  不過,這裡想說的是,即便有大批缺考者,公務員考試參加的人還是太多太多,競爭激烈程度超過高考,超過祖先們的科舉。這讓人覺得不太正常,背後多少有些問題。最根本的問題,當屬資源過度集中在“公務員”的隊伍中。
  曾見過文章說,有些西方社會,大學生畢業後,最優秀的人才去經商,次等的去當律師,再次的去政府工作。這個說法當然過於誇張過於絕對,畢竟人家公務員隊伍里也是人才濟濟,不乏佼佼者。但不管怎麼說,公務員隊伍並沒有把社會人才一網打盡,畢竟是個事實。
  略看一下我們改革開放歷史,其實我們也曾試圖讓人才各顯神通,服務於社會各個行業,起碼也想避免眾多人才擠上“華山一條路”的境況。比如,改革開放之初,受政策鼓勵,曾出現過下海經商熱潮,一時間,當老師的、當官的、做小公務員的,紛紛“下海”創業,其中也有不少成功者。社會上也產生過一種“不進政府照樣過得很好”的心態。
  不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到了今天,剛走出大學校門的畢業生以及一些已經走出校門的師兄師姐們環顧職場,腦子裡想著“穩定”、“福利”、“前景”、“地位”乃至“照顧家人”等因素時,幾乎都不約而同地發現,進入公務員隊伍那是最好的。或者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當公務員也有自己的難處,但總比其他行業強吧?
  事實如此明顯,考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選擇就不難理解。於是,每逢國考省考市考,乃至村考,都一窩蜂地擠啊擠!如果社會行業更加平衡,還有多少人去爭這個機會?據報道,雖然趕考者甚眾,但有些職位競爭者也很冷清,比如有職位要個什麼工程師證,但如果擁有這個證,職場上找個年薪20萬的工作不愁。
  從這個意義上說,公務員考試百裡挑一,是社會發展不成熟的一個標誌。要想社會發展更健康,可持續,還需要資源分配更加合理,更多行業能有良好前景。這樣,那些“臨陣脫逃”者才會有希望。果真如此,臨陣脫逃者才會更加瀟灑。
  錢克錦編輯:  (原標題:這個“臨陣脫逃”瀟灑又明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j83vjavd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